做人以诚信为本---杨延伟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人以为诚信为本》。《弟子规》教导我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说话,首先要讲求信誉;欺骗蒙混,胡言乱语,那怎么可以呢?”《论语》中也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语句。这些都是在讲诚信。讲诚信的重要。那什么是诚信呢?诚信就是诚实,讲信用.始终用善感的心灵去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讲"诚信"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无信不立"的思想.强调无信不能立身,立家,立国,立业,国可以无兵,人可以无食,但不可以无信。在古代诚信的故事很多:春秋时期的曾子杀猪对现对儿子许下的诺言。战国时期的商鞅立木取信以民,使自己的改革得以成功实施。唐代宰相魏徽把诚信称作"国之大纲"。当年晋商,徽商走遍大江南北,一时称雄天下,不就靠的是诚信的力量吗 ?山西商人乔志庸走到哪里,诚信就在哪里,市场就能闯到哪里.诚信成为他闯进市场的通行证。到了现代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香港首富李嘉诚,他的成功和他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他带给世界的最大财富,并不是他那上百亿的身价,而是他的商业思想,以诚信为价值的人格力
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记住了高老师临走前的叮嘱,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开始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学生。学生找到了,她却病倒了。有的同学就会说那是电影里的。那么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替大学生看行李的事就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一位年逾80的老人,为了一句承诺竟在寒风中站立了一整天!这一幕发生在我国著名的清华园,而这段故事也在清华大学被传为一段佳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 让不少的人为之动容。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把"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列入其中之一,可见"诚信"二字的重要. 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就把"诚信"作为人的正身之本,国家的运行之规.做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要将诚信薪火相传。做为教师的我们应首先做到诚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才有望看到满园诚信之花,收到满园诚信之果。 做为学生我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实践《弟子规》,用《弟子规》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到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包括:说和做相一致,无论是对同学、对老师、对朋友、对长辈,我们都要说话算数,言行一致,信守诺言,如果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就会使你失去别人的信赖,造成别人不愿意与你交往的结果。
同学之间要坦诚相见,互相学习。现在有一些同学不善于与人真诚相处,长此以往,逐渐把自己与他人隔开,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无论是学习或给班级体做事,都应抱着诚信的态度。老老实实地学习,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严肃认真地对待考试,诚心诚意地、负责任地做好班级委托给自己的工作,不应付他人,不欺骗自己,不夸大成绩,不隐瞒缺点。我记得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过,诚信是在于量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开始改善信誉,形成量的积累,才能造成一个诚信的社会。是的,千万棵沐浴在诚信的雨露中的树木,必将构成一片诚信的森林,为自己,也为国家的生命和成长,撑起一片明媚的天空。
古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说:“说别人容易,管自己难”待人以诚信,如同一轮明月的清辉普照大地。是诚信,让黑暗变得光明,让世界变得美丽;是诚信,让世界充满生机,让生命充满活力。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踏出一路风光!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